您好! 请登录 注册
图片展示
搜索

  热线电话:029-87214923 / 87251110

不惜热血洒疆场 豪情满怀显担当——访智勇双全的战斗英雄刘守长

发表时间: 2022-07-19 20:31:05

作者: 陕西省老年健康服务中心(陕西老年健康报)

浏览:

刘守长,男,1930年6月生,中共党员,陕西佳县人。17岁参军,先后参加了榆林战役、清涧耙子山之战、宜川瓦子街战役、旬邑之战、扶眉之战和西府战役、上甘岭战役等较大战役。有人说他身经百战而大难不死,是为传奇。他常说,比起那些牺牲的战友们,自己儿孙满堂,还有什么不满足呢?他经常告诫自己的子孙后代,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政党,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我们一定要对得起党,对得起打江山的先烈,对得起我们这个军人世家。

采访老英雄刘守长时,见他和大多数老人一样,岁月已在他脸上刻下一道道皱纹,光阴也为他发间添上一丝丝银发,但挺直的身板、炯炯的目光、矍铄的精神,依然不减他在腥风血雨的年代里所炼就的英勇和豪情。他身上的累累伤痕和胸前闪闪发光的勋章,无声地向人们诉说着一名久经沙场、战功显赫的共产主义战士、优秀共产党员所经历的峥嵘岁月。当我问他今年多大年纪时,老人微微一笑答道∶"年龄还不算大,93岁了。"是的,革命者的心永远是年轻的,在我看来,岁月可以改变他的容貌,但不能动摇他一辈子忠诚奉献的坚定信念。

踏着父辈的足迹前进

刘守长的父亲刘增鸿,1901年9月出生于佳县大佛寺乡丁家坪村,1930年2月参加革命,同年入党。1934年任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第六支队副队长。刘增鸿根据中共陕北特委指示,与队长郭玉人、政委樊文德、副队长王士文等20多名队员在佳县南部与吴堡、米脂接壤地带扩大红色区域,建立各种群众进步团体,与国民党反动派开展了坚决斗争。1935年,刘增鸿被国民党逮捕,关押在绥德吉镇。面对敌人软硬兼施的劝降和惨无人道的刑讯逼供,他大义凛然,坚定信念、誓不叛党,用自己的生命,保住了党的组织,保全了战友生命,也保住了佳南一带宝贵的革命火种。为了纪念刘增鸿为佳县早期革命作出的重大贡献,佳县人民政府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为他树立了纪念碑。

刘守长,1930年6月8日出生于佳县大佛寺乡丁家坪村,其兄弟4人。父亲牺牲那年,大哥7岁,二哥6岁,排行老三的刘守长5岁,弟弟只有2岁。为了躲避敌人的追剿,爷爷带着一家人躲在山上寨子里,无水无米,生活极为艰难。万般无奈之下,母亲带着他的二哥和四弟改嫁到离本村5里路的白家硷村,把他和大哥留给了爷爷。兄弟俩从此与爷爷相依为命。为了维持家道,哥哥14岁就给别人揽工。

1947年3月,国民党军进攻延安,毛泽东率领党中央和解放军总部转战陕北,边区政府动员青年入伍,刘守长主动要求参军,1947年6月刘守长如愿成为西北野战军第一纵队三五八旅七一四团三连的一名战士,那年,他17岁。在日后漫长的革命岁月里,他身经百战,千锤百炼,先后参加了榆林战役、清涧耙子山之战、宜川瓦子街战役、旬邑之战、扶眉之战和西府战役、上甘岭战役等较大战役。

难忘的榆林围城战

刘守长参加的第一场战斗是榆林围城战的前哨战三岔湾之战,在我军的强攻下,敌主要阵地先后被拿下,除了小股守军逃进榆林城外的凌霄塔,其余全部被歼灭。在争夺凌霄塔之战中,由于敌军居高临下,我军地处低洼地带,而且弹药奇缺,凌霄塔之战失利。随后我军向榆林的推进速度非常快,刘守长随西北野战军第一纵队三五八旅七一四团占领了南桥、五里墩,控制了飞机场。榆林的城墙又高又厚固若金汤,要想攻陷,实非易事,只能巧取,难以强夺。那些日子,刘守长和战友们主要的任务是挖战壕,打地洞。地洞一直挖到南门附近的城墙下面,他们将整整8吨炸药安放其中,预计爆破后,攻城拔寨。战士们趴在榆阳河口的大桥附近待命,为了防止弹药爆炸的气流把耳朵震聋,每个人被告知要张大嘴巴。准备爆破时,所有人都张开大口等待那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不料只传来一声低沉的闷响。原来,8吨炸药只点燃了几箱,其余的全部成了"哑弹"。城墙和城门没有炸开,只在城墙下面炸开一个不大的洞口。战友们刚冲进城,守城的国民党军队手榴弹雨点般投向洞口周围,他们被守军猛烈的火力逼退,攻城没有成功。后来分析弹药"失灵"的原因是雷管受潮出了问题。在奇袭飞机场之战中,我军打得异常艰难,仅刘守长所在的三排,除了他和同村的刘增华外,其余战友全部牺牲。这次战斗虽然伤亡惨重,但也给敌军以重创。

元大滩击退马匪

1947年10月下旬,为了扫清北线障碍,造成解放大军南下的有利形势,西北野战军发动了第二次进攻榆林战役。11月13日,刘守长所在的西北野战军第一纵队三五八旅七一四团和七一五团接到出战命令后,从榆林城南流水沟村出发,在榆林城西约70公里的元大滩沙漠地带,与前来增援国民党军的宁夏马鸿逵敌军展开激战。我军用夜战和近战之战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敌人展开了猛烈的攻击。霎时,元大滩附近的沙丘里,硝烟弥漫,杀声四起,炮弹、手榴弹、子弹像雨点般落到对方阵地。敌人措手不及,人仰马翻,乱作一团。刘守长回忆说,他与敌军短兵相接,拼了整整一夜的刺刀。战斗持续到第二天黎明,解放军以顽强的斗志击退敌军。这次战斗,共歼灭、俘虏国民党军5000多人,缴获轻重武器不计其数。一贯号称"骑兵优势"的国民党马鸿逵部威风扫地,为此后解放宁夏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榆林的和平解放打下了基础。

前年,刘守长去元大滩参观,见到了阔别几十年的老战友,共同怀念一起抗敌牺牲的战友,一起追忆那段难忘的岁月。

清涧耙子山之战

元大滩战役之后,部队退守到清涧,休整训练了一个多月。经过几次死里逃生的激战后,刘守长越发明白了"平时练兵多流汗,战场才能少流血"的道理,于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刻苦训练。他个子虽小,但力气不小,头脑灵活,行动敏捷,投弹比赛能投70多米,全团第一,被评为练兵模范。由于作战勇敢,训练刻苦,在指导员郭信的介绍下,刘守长于1947年10月在清涧盘龙沟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被任命为排长。

不久,西北野战军攻打清涧县城时,遭到国民党守军廖昂部的顽固抵抗。守敌以耙子山作屏障,敌军主阵地久攻不下,部队伤亡惨重。团长储汉元亲自率领部队潜伏到耙子山下,袭击西沟成功,然后以挖脚孔、搭人梯的办法,登上耙子山南端,一步一步地迫近敌人碉堡和四座小庙,发起强攻,因火力不足,几次强攻不下,部队伤亡很大。团长储汉元身先士卒,身猛如虎,带头冲锋,排长刘守长紧密配合,给战士们树立了榜样,极大地鼓舞了战士们的斗志,战士们高喊着"打下耙子山,拿下清涧城,活捉廖昂"的口号,发起了更加猛烈的攻击,在这场激动人心的战役中,刘守长与战士们英勇奋战,将敌人的火力压制下去。正当他要越过战壕向前冲锋时,敌人将手榴弹扔进了战壕,刘守长猝不及防,大腿被炸伤。卫生员及时冲上来,要带他包扎。但刘守长上阵杀敌的决心势不可当,"等我和弟兄们歼灭敌人再说"。他说∶"轻伤不下火线,我还能上阵杀敌"。于是,他怀着满腔忠诚与热血奋不顾身地冲向阵地,毫不畏惧,英勇作战。

天黑时,部队终于攻占了耙子山主阵地,摧毁了廖昂的天然屏障。10日下午,第一纵队和第三纵队及时向清涧县城发起总攻,全歼清涧守敌七十六师,敌师长廖昂被我军俘获。

在这次战役中,刘守长荣立战功。几十年后,刘守长去了一次耙子山,时隔多年的故地重游,往事历历在目,他长久地站在牺牲的老团长储汉元陵墓前,向他深情地敬礼。

参加宜川瓦子街战役

1948年2月28日,也就是农历的正月十九,刚刚过完春节,部队就从清涧出发,前往瓦子街。刘守长与战友刘四虎并肩作战,主攻最难打的最高山头东南山,他们奋勇突进,连续攻占两座山头,当接近国民党军、师、旅部所在地时,遇敌强大火力阻击,战友相继伤亡。刘守长奋不顾身,只身冲入敌阵,英勇格斗,后被10余名国民党军包围,他毫无惧色,奋力拼刺,杀出重围。战斗中,为救护战友,刘守长腿部中弹受伤,仍然不下火线,继续杀入敌人阵地,把敌人赶下山坡,孤勇杀敌数名。战场上血流成河,整个山坡全被鲜血洒遍,激战三天后,他所在的六连100多人只剩13人,仍坚守阵地。直至把敌人打退后,他才被抬下战场。这次战斗刘四虎荣立特等功,刘守长荣立三等功。

旬邑、西府和扶眉战役 冲锋在前

攻打旬邑县城时,刘守长冲在最前面,第一个爬上了城墙上的云梯,由于冲得太猛,越过墙头后他和战友们又一个个跌入城墙内的壕沟里,他们快速打开城门。这时敌人居高临下,向他们一阵扫射,教导员受伤,鲜血直流。刘守长冒着枪林弹雨,爬到教导员跟前,把自己的腿朝他伸去,当教导员抱住他的腿后,他就用力朝外爬,把教导员拉出来,又背在身上,躲在安全墙角,成功救出了教导员。那次战役,消灭了国民党保安团1000多人。队伍一鼓作气,向宝鸡进发。宝鸡历来是有名的易守难攻之地,但强大的西北野战军攻无不克,所向披靡。他们用了10天的时间,攻克了宝鸡城,共歼灭国民党军2.1万余人,巩固和扩大了解放区。宝鸡战役也叫西府战役,是解放战争中的著名战役。

1949年7月,刘守长参加了扶眉战役。这次战役歼灭国民党军胡宗南集团3个军和马步芳部1个军共4.4万余人,解放了关中地区,完全割裂了胡宗南、"二马"两集团之间的联系,为尔后各个歼灭两集团主力创造了有利条件,是解放战争期间继三大战役之后,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在西北战场上与国民党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为解放大西北和大西南奠定了基础。关中战场节节胜利,部队西进,边走边打,一直打到西宁,西宁打完胜仗之后,战争基本结束。期间,刘守长还参加了青藏公路的建设,整整修了三个月的公路。

九死一生的抗美援朝战争

1950年,刘守长所在团响应党的号召,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他们从青海西宁出发,坐了八天九夜火车,到达东北,在沈阳训练了两个多月后,奔赴朝鲜。出国前,部队的番号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到了朝鲜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团长李有智,营长高智,连长姓李,指导员郭信,刘守长担任排长。

朝鲜地形相当复杂,山上被松树覆盖。他们一下火车就进入森林,立足未稳,就遭到美军袭击。几十架美军飞机在头顶狂轰滥炸,火车停在山洞里躲过一劫,但桥被炸毁了。被炸毁的桥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就修好。原来,朝鲜在战争期间,为每座桥都做了备份,一旦炸毁,迅速补上。部队住的山洞前面就是一零零高地,有一次刘守长和战友攻打一零零高地时,与敌僵持4个多小时,双方伤亡惨重。

1952年10月,刘守长参加了上甘岭战役。在战场上,他们部队所在的高地是一片松树林,但遭到了敌人的飞机和炮弹的轰炸,被打成了一片废墟,他们从废墟中活捉了三个留着圈脸胡的美国兵,三个俘虏脸色煞白,浑身发抖,吓得尿了裤子。通过这次交战他才知道,原来美国兵是那样怕死。他们团驻守的马良山是上甘岭的主峰。面对美军的先进武器,战友们临危不惧,坑道被炸毁半数,志愿军物资消耗巨大。刘守长奉命带领全排战士从山下往山上运送食品和弹药。通常情况下,作为排长需要跑前跑后指挥大家,身上是不背物资的。路上,一位扛着罐头箱子的战士突然肚子疼得厉害,他就命令战士去休息,自己替他扛起箱子。就在他们休息的时候,一颗号称"八英寸"的炮弹在他们头顶爆炸,一块大石头不偏不倚落在刘守长肩头的罐头箱上,他虽然受了伤,但没生命危险,是罐头箱救了他一命。不幸的是,他的战友,时任连长的刘四虎在战场上英勇牺牲。"战争是残酷的,团里还有一个叫高志东的年轻战士,才是个十八九岁的娃娃啊,可怜也在朝鲜战场上牺牲了。"在和平岁月里,刘守长心里一直记挂着这些英勇牺牲的战士们,却不愿与人多提及,因为这是他内心中永远的伤痛。

"虽然我经常跟战士们说,当兵的不能怕死,上一次战场就是一次锻炼。但是当我们在异国他乡的战役中,眼睁睁地看着亲密的战友浑身血污地牺牲在我面前,我的内心是极其痛苦的。"刘守长发誓,就算拼上自己的性命,也一定要为牺牲的战友报仇。"我们不仅仅是为个人仇恨而战,更是为国家民族而战!"

上甘岭战役异常惨烈,炮火连天覆盖阵地,山都被削低两米多。刘守长和广大志愿军就这样在人数、装备都处于劣势的情况下,每天在美军的轮番轰炸下坚守上甘岭,与来犯之敌血战到底。

上甘岭之战持续一月有余,志愿军伤亡一万多人,最终取得了胜利,全团荣立集体功。面对军功章,刘守长终于难以自控,流下热泪∶"兄弟们,中国人民志愿军给你们报仇了,你们安息吧。咱们回家!"

凯旋回国 荣归故里

1953年,抗美援朝胜利,刘守长从朝鲜回到祖国,成为人们心中"最可爱的人"。为了培养军地两用人才,按照上级指示,参加抗美援朝排以上职务、年龄在25周岁以下的军官,学习三年。刘守长在青海三年学习期满后,又被通知去白水学习七年。由于离家太久,且死里逃生的次数太多,实在是太想家了,经过申请,1955年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佳县。自此,结束了长达九年的军旅生涯,在佳县长愣乡担任乡长。之后,又先后在坑镇、店镇、木头峪等乡镇任书记、武装部部长等职。后来,他在佳县邮电局任副局长,主管人事工作,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致力于为受到不公正待遇的老干部们奔走呼号,平反昭雪。虽然遇到不少波折,但成果令人欣慰。"文革"时期,佳县一度发生武斗。此时他担任佳县木头峪乡武装部部长,和大多数老革命一样,受到冲击,可他始终坚信党,坚定革命的立场,坚持不参加任何武斗。经历过战争和生死考验的他,比常人更明白,枪是用来打敌人的,而不是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当时两派的斗志非常激烈,眼看马上就要发生更加激烈的武斗,他担心这样下去,年轻人会相互残害。他不顾个人安危,巧用计谋,以召开全乡民兵培训学习班的名义,将已经握在民兵手里的30多支步枪全部收集起来,派人连夜送到县武装部封存,从而避免了一场血战。

老英雄刘守长总共打了37次仗,负重伤3次,立功3次,当过1次模范。有人说他身经百战而大难不死,是为传奇。每次战役,大家就异常团结,同仇敌忾,殊死拼搏。每次从九死一生的战场上下来后,得知牺牲了太多的战友后,战友们见面时的第一句话就是∶"还活着。"有人问刘守长经历残酷枪林弹雨而不死的秘诀,他说是平时刻苦练兵,战场听从指挥,该隐蔽时,伏在战壕纹丝不动,该出击时,冲出战壕奋勇杀敌。刘守长铁骨柔肠,战场上打仗勇猛,生活中有一颗善良之心。一次行军途中,饥渴难耐,走进一户老乡家讨水喝,见炕上一位妇女围着一块破被子望着他一动不动,只是不住地摇头,他干裂着嘴几次恳求,只见妇女纹丝不动,后来才发现,那妇女穷得连裤子也没有,下不了炕。他心一热,泪流满面,立即将随身带的衣物留给了妇女。

每次立功后,他就把勋章邮寄回家,因为他知道,自己每时每刻都有战死疆场的可能,说不定连尸首也会了无踪迹,何况奖章呢。值得庆幸的是,他所有的勋章都被家里人保存了下来。许多人荣耀的标准是获得过多少财富,得到了多高的地位,而对于刘守长来说,最大的荣耀是经历了一次次战役,荣获了一枚枚奖章。他的记忆里,只有一个个战场,一个个生死与共的战友。

刘守长无欲无求,不贪图名利地位。他常说,比起那些牺牲的战友们,自己儿孙满堂,还有什么不满足呢?他一家四代从军,父亲是老红军,自己的两个儿子和一个孙子也都曾参军。现在,全家30多口人,科级干部5人,团级干部3 人,有近20人在不同岗位为党工作着。刘守长经常告诫自己的子孙后代,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政党,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我们一定要对得起党,对得起打江山的先烈,对得起我们这个军人世家!老英雄厚重淳朴的叮嘱,饱含深情的讲述,彰显着先辈们永远不变的信念初心,昭示一代又一代后来人,在党的引领下,向着民族复兴的方向不断前行!

(来源:榆林老干部)

不惜热血洒疆场 豪情满怀显担当——访智勇双全的战斗英雄刘守长
长按图片保存/分享
0
图片展示
请双击输入内容...
图片展示

联系我们

 

陕西省老年健康服务中心(陕西老年健康报)

地址:西安市西二路23号万景商务中心

联系电话:029-87214923/ 87251110

版权所有 © 2021  陕西老年健康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陕ICP备08100320号-1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