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029-87214923 / 87251110
发表时间: 2023-01-18 14:55:35
作者: 陕西省老年健康服务中心(陕西老年健康报)
浏览:
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所做的报告具有深邃的思想内涵、深厚的历史底蕴、深远的启迪意义,通篇闪耀着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光辉,蕴含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党员干部要聚焦中心、突出重点、吃透精髓,把握实质,全面系统学、深入思考学、主动跟进学,联系实际学,日夜兼程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进,一步一个脚印把党的二十大精神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传承奋斗精神,坚定理想信念。
十八届党中央上任伊始,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就鲜明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十九届党中央上任仅一个星期,习近平总书记就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来到上海和嘉兴,瞻仰中共一大会址和南湖红船,追寻我们党的根脉,深情阐释“红船精神”,并重温入党誓词,强调“共产党人的初心永远不能改变”。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重温革命战争时期党中央在延安的峥嵘岁月,缅怀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宣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奋斗精神,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向历史和人民交出新的优异答卷的坚定信念。习总书记充满着对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充满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豪迈情怀,要求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弘扬延安精神,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发扬斗争精神,为实现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而团结奋斗。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首要任务就是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始终牢记党的宗旨、遵守党的章程、执行党的决议,高高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持续保持强大的信仰定力、思想定力、政治定力、战略定力,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
二、树牢群众观点,厚植为民情怀。
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认为,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共产党宣言》提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中国共产党是为无产阶级利益奋斗的政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共产党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这个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道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牢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大原则”,准确回答了“依靠谁、为了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始终贯穿着鲜明的人民立场,体现了真挚的为民情怀。我们要坚持人民至上,走好群众路线,增进群众感情,深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群众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用心用情解决人民群众的在医疗、教育、养老等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奋力实现病有所医、幼有所育、老有所养、弱有所扶、学有所教、劳有所得、住有所居,用共产党人的倾心付出、倾力奉献换取人民群众的健康幸福。
三、注重系统思维,坚持问题导向。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贯穿着强烈的问题意识、鲜明的问题导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创新的起点;我们党领导人民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对问题从不回避,着眼解决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改革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从严治党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战略性、前瞻性的理念、思路和方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时代进程中,纵深把握问题导向,既是党员干部的立业之本,也是党员干部的驭势之方。问题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关键在于敢不敢于正视问题,善不善于发现问题。作为党员干部,要始终恪守“没有问题是最大的问题,不找问题是态度问题,找不出问题本身就是问题”的原则,潜心思考研究,准确研判形势,透过现象看本质,从繁杂问题中把握事物的规律性,从苗头问题中发现事物的倾向性,从偶然问题中揭示事物的必然性,通盘考虑全局与一域、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的辩证关系,统筹兼顾轻与重、缓与急、易与难的平衡关系,在知根溯源中获得思想启迪、勾勒解题路径、彰显能力水平。
四、掌握科学方法,提升干事实效。
科学的方法是前人经验的总结,是无数次试错和成功促成的,凝结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和心血。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中,专门用一个章节的内容,就“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进行集中阐释。走进新征程,迈进新时代,我们既要提升思维层面的思想认识,也要锻炼实践层面的具体落实,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充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点分析解决问题,强化战略思维、善用底线思维,坚持精准施策、发扬钉钉子的精神,抓住“关键少数”、凝聚“最大公约数”,以时不我待、舍我其谁的干劲冲锋在前,以“功成不必在我” 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勇于挑最重的担子,敢于啃最硬的骨头,甘于接最烫的山芋,在历史发展的时代洪流中激扬奋进,在改革冲锋的最前沿攻坚克难,在疫情防控的战场上毫不放松,在守护民生福祉的第一线用心用力,努力交出一份社会认可、群众满意的优异答卷。
五、聚焦主责主业,突出发展主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以来,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社会的重要关键词。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更是把高质量发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始终贯彻新发展理念,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是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最强音。全民健康是立国之基,个人健康是立身之本。对国家来说,有全民健康才有全面小康;对个人来说,有健康才有事业。卫生健康事业因党而生、因国而立、因发展而兴,满足好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需求,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做好卫健工作的应有之义。我们要深入落实健康中国战略,聚焦健康陕西、健康宝鸡建设,始终把人民健康放在第一位,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引导群众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真正做到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奋力在新的赶考路上展现新作为、创造新奇迹、建功新时代。
(李宏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