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登录 注册
图片展示
搜索

  热线电话:029-87214923 / 87251110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推进老龄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发表时间: 2023-09-04 14:17:56

作者: 代小丽

浏览:

近年来,为全面贯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老龄工作重要指示,商洛市紧紧围绕老龄健康工作任务,从强化政策支持、加大制度创新、完善老龄工作体系、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健全健康支撑体系等方面,加快推动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努力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工作现状和成效

据2022年统计公报显示,全市总人口202万,其中60岁以上人口42.95万,占全市总人口21.26%,高于全国19.8%、全省20.5%的水平,数据表明商洛市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结合近年来对老龄健康工作的调研了解,重点从全市老龄健康工作成效、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以及初浅的建议等简要报告如下:

(一)老龄健康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先后出台了《关于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意见》,确定了财政投入、土地保障、税费减免、投融资等方面优惠政策和责任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强医养结合机构审批登记备案工作的通知》《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优化医养结合机构审批流程和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工作信息化建设;制定了《建立完善商洛市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实施方案》《关于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实施方案》,推动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更加多样,服务队伍更加专业,投资主体更加多元,着力构建集医疗、康复、护理、保健、养生、安宁疗护于一体的医养结合产业集群。

(二)医养结合事业和产业逐步发展。一是探索开展居家医养结合服务。充分发挥镇卫生院服务基层的优势作用,积极开展医养结合服务中心创建,重点为社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居家医养结合服务,不断充实老年健康服务内容。目前,商州区牧护关镇卫生院等7家单位已获省卫健委命名,第二批14个创建单位正在推进。二是深入推进医养结合产业。全市已建成医养结合机构8个(商州区4个、丹凤县1个、商南县2个、山阳县1个),2021年前建成6个、2022年新建2个,其中设置二级医疗机构的3个、一级医疗机构2个、医务室3个,共设置床位2860张,其中医疗床位600张、养老床位2260张,2022年新入住135人,现有在院老年人734人,床位使用率25.66%。同时,商南嘉禾养老中心、山阳丰阳老年公寓等原有项目的提升改造加紧推进。三是融合发展森林康养。依托商洛优质森林康养资源,将医养结合与森林康养深度融合,柞水终南山寨建成医草堂康养院,洛南花溪弄景区等康养标杆项目建成国医堂,柞水云山湖森林康养度假区规划建设国医堂,逐步将慢病调理、中医康养等元素植入森林康养,拉长森林康养产业价值链。

(三)健康医疗基础更加坚实。一是健全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创建省级老年友善医疗机构130家,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开设老年医学科12家,二级以上中医医院设置康复科7家,所有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均设置老年人优先就医绿色通道,老年人看病就医更加方便快捷。二是优化医疗资源布局。市级三大医院完成整体搬迁,市区医疗资源布局大优化、发展空间大拓展、就医体验大提升,健康医疗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商州区妇保院、柞水县中医医院完成整体搬迁,商州区中医医院建成运营,健康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三是规范机构签约合作服务。所有镇卫生院与95所养老机构全部实行签约合作服务,定期为老年人提供健康知识普及、老年健康体检、慢病签约服务、日常就诊等健康服务,年度服务1.2万余人次,康养之都建设的医疗基础更加坚实。

(四)康养人才队伍不断强化。全市医养结合机构8家,共有医护人员276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99人,副高以上职称医师占比25.3%;注册护士177人,中级以上职称占比14.1%,大专学历占比67.2%。全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开设老年病科12家,共有医护人员276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05人,副高以上职称医师占比20%,研究生学历占比10.5%;注册护士171人,副高以上职称护士5人、占比2.9%,本科学历96人,占比56.1%。近三年,累计培养老年医学紧缺人才、医养结合骨干人才355人次,老年医学人才队伍逐步坚实,服务能力逐步提升。

(五)老年友好氛围更加浓厚。一是构建老年友好环境。商州区仁和等19个社区被评为全国、省级老年友好型社区,柞水县金米村代表陕西省顺利通过国家卫健委评估验收,老年人居住环境更加安全整洁,出行设施更加便捷,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更加广泛,老年人健康服务更加优化。二是开展敬老主题宣传活动。每年定期开展敬老月慰问、老年健康知识宣传活动,近三年累计慰问高龄、失能老年人等5000余人,开展健康义诊、现场咨询、健康知识讲座等100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1.2万余份,老年人健康素养水平得到提升。三是积极落实优待政策。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各种宣传手段,加大对高龄补贴发放政策的宣传,近三年累计发放老年优待证2.8万余张,为53.66万名70岁以上老年人发放高龄补贴4.1亿元,切实让高龄老年人享受到经济社会改革发展成果。

二、存在问题和不足

康养机构资源未有效利用。一方面受传统观念影响,绝大多数人都愿意居家养老,不愿去机构养老,目前入住养老机构的多数为失能、半失能老人。另一方面,健康养老市场供求关系不平衡,医养机构“床位闲置”现象明显,全市医养机构床位使用率仅25.66%,导致医养机构收入低,盈利少,成本回收困难,医养结合机构发展市场动力不足。

政策扶持有待加强。医保政策与康养政策衔接不够,部分疗效较好的中医康复项目(如颈椎病推拿、腰椎牵引等)未纳入医保报销范畴,医疗机构发展康养产业受到制约。加之商洛市医疗康养产业项目专项资金少,对民营资本引领不够,客商投资医养产业意愿不强。民营资本的医养机构中,龙头企业少,示范引领作用不强。

医疗机构转型意愿不强。以预防、康养为主的大健康理念未普遍建立,公立医院受客观因素影响转型康养的意愿不强,现有的医疗机构多数都局限于看病治病,拓宽发展康复、养老服务的主动性不强。部分中医医院有发展康养想法,但因建设时间早、规模小,缺少发展空间,医院转型无有效项目支持等因素,医疗机构转型的积极性欠缺。

专业人才严重不足。医养结合机构中87%为民办,97%医养人才为机构自主招聘,机构发展面临人才缺乏的问题日益突出:医养人才机构层次较低,12家医疗机构老年医学科副高以上医师仅占20%,副高以上护士仅占2.9%。8家医养结合机构注册护士中级以上职称仅占14.1%,大专学历占比67.2%,高层次、高职称人才缺乏。医养专业人才待遇不稳定,社会认可度不高,人才流失严重。

三、工作对策和建议

下一步,应紧紧围绕中国康养之都建设总目标,以健全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健康医养产业为重点,加快补短强弱,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全市健康医养产业提质增效,为打造“22℃商洛·中国康养之都”提供健康服务保障。

转变观念深入推进。树立“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理念,紧盯机构养老,关注社区、居家养老,加快推动商南嘉禾养老服务中心、丹凤棣花医养结合服务中心、山阳高家沟中医药康养产业园、山阳丰阳老年公寓等医养结合重点项目建设进度,指导商州区杨峪河镇卫生院等14个创建单位达到省级医养结合服务中心评估认定标准,为居家、社区养老提高健康服务,聚力实现“双对标双50”目标,共建西商“生产圈”“生活圈”和“生态圈”。

强化老年健康体系建设。提升12家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老年医学科能力建设,督促指导市中医医院建设标准化老年医学科,丹凤、山阳、镇安三个县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组织实施国家老年医学人才培训项目,培养20名老年医学骨干人才。实施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医养结合服务中心、老年友好型社区、老年人心理关爱、口腔健康等五个专项行动,探索为失能老年人提供健康评估和健康指导服务,优化老年人就医流程,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构建老年友好社会环境,不断提升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加大康养人才培养。把人才招录作为健康医养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用足用活现有人才引进政策,降低学历门槛、发放安家费等优惠措施,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加大老年医学、中医、康复等专科人才招录,今年计划引进卫生专业技术人才580名,县区聘用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20人,县及县以下定向医学毕业生350人;通过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医疗卫生单位工作人员210人。实施西商医疗三同计划,引进名医10名,建设名科10个,不断夯实公立医院人才技术支撑。明确医养结合机构中的医务人员享有与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同等的职称评定、继续教育等待遇。

融合发展中医康养服务。推动中医医疗机构、基层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机构间协作,为入住老年人提供中医健康管理服务。支持山阳县、镇安县、市中医医院等开展医养结合服务,构建“中医药+”融合发展新格局。探索在康养标杆项目、大型社区、度假区等建设国医堂10家,提供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指导相关企业研发药食同源类产品10余种;发挥药膳协会作用,指导开发药膳菜品20余种。

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按照国家卫健委、医保局等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为老年人等人群提供上门医疗服务,采取“医药服务价格+上门服务费”的方式收费”要求,完善与康养产业配套的医保政策,将符合条件的医养机构按规定纳入医保协议管理,将疗效确切的中医康复治疗项目纳入医保报销。

探索实现智慧医疗突破。考察对接智慧医疗相关公司等,深度了解在基层医共体建设等方面工作意向。加大考察调研、协调对接,力促“行走的医院”项目在柞水县试点实施,打通健康分级诊疗“最后一公里”。鼓励柞水县医院建设全市首家互联网医院,指导终南山寨设置“医草康养院”,引进“春雨医生”互联网医疗健康大数据服务平台,建立线上、线下康养服务体系。

(代小丽)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推进老龄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长按图片保存/分享
5
图片展示
请双击输入内容...
图片展示

联系我们

 

陕西省老年健康服务中心(陕西老年健康报)

地址:西安市西二路23号万景商务中心

联系电话:029-87214923/ 87251110

版权所有 © 2021  陕西老年健康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陕ICP备08100320号-1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