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尊老爱老传统美德,树立敬老助老社会风尚,市老龄委开展了“商洛十大孝子”评选表彰活动,并最终评选出了刘双梅等10名孝亲敬老先进典型,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各个县区,他们尊老孝老、品德高尚,他们无私奉献、无怨无悔,他们用爱心、用真情、用行动谱写了一曲曲孝老爱老的感人篇章。本报现就“商洛十大孝子”事迹简介予以刊发,以弘扬尊老爱老传统美德,传递社会正能量。
个人事迹简介:
刘双梅,女,52岁,商洛市商州区大赵峪街道办事处东龙山村六组村民。作为一个好媳妇,她22年里始终将公婆视为亲生父母,精心照料,尽心服侍。2003年、2005年公婆先后两次发生车祸,住院期间,她日夜守护,悉心照料。2014年,婆婆突发脑梗瘫痪在床,丈夫身体一直不好无法照料,伺候婆婆的重担就落在了她的肩上,端药喂饭、擦澡按摩、接屎接尿、翻身守夜,她从不怕累,不嫌脏,姊妹们都说她是婆婆的特护。婆婆去世后,公公情绪失落,她对公公更加体贴入微,使公公渐渐走出悲痛的阴影。她没有感天动地的事迹,没有振聋发聩的表白,她以一个中国传统女性的形象埋头做着她认为该做的事情,把“孝”字根植在自己心里,书写着“孝”的朴实无华。
任秀妮,女,29岁,商州区杨峪河镇杨峪村一组村民。她精心侍候体弱多病的公婆在当地传为佳话,杨峪村的干部群众都夸她是好媳妇。2010年她嫁到这个家就一直和公婆生活在一起,用真心履行着儿媳的义务。2015年,婆婆突发脑溢血瘫痪在床,丈夫外出打工,侍候老人和养育孩子的重任就落在了她的肩上,她早为婆婆穿衣梳头洗脸,晚帮婆婆洗脚脱衣,夏推婆婆树荫乘凉,冬背婆婆晒晒太阳,细心地照顾婆婆的吃喝拉撒。一年前,公公不幸被查出患了骨髓变异增生,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没有能力作骨髓移植手术,她就带着公公四处寻找中医保守治疗,鼓励公公坚持服药,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公公的病情逐渐好转。她用淳朴的爱心展示着美好的心灵,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农村媳妇“孝”的美德。
寇艳莉,女,41岁,商州区沙河子镇沙河子村三组村民。她的心中始终装着一份责任,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她十几年无微不至地细心照料公婆,无怨无悔。2004年,公公被诊断为食道癌,脾气变得异常暴躁,动不动就对婆婆破口大骂,她主动承担起照顾公公的一切生活琐事,安慰婆婆多包容多理解,慢慢地公公的情绪逐渐平抚。丈夫因操劳过度也病倒了,她只能白天在村上幼儿园上班,晚上到医院照顾公公和丈夫,整日奔波于单位、医院和家之间。2014年,婆婆腰部骨折,她辞掉了自己热爱的幼教工作,精心照看老人饮食起居,给老人洗脸梳头、端水喂药、接屎接尿,直到婆婆康复才出去上班。她的一举一动,似缕缕阳光,暖化了婆婆的心田,给晚辈树立了鲜活的榜样。
师景哲,男,47岁,洛南县国税局干部。他悉心照顾父母和岳母,用真情演绎着“大孝尊亲”。他结婚不久,大哥、大嫂相继病逝,留下一个刚满十岁的孩子,父母沉浸在丧子丧媳的悲痛中,为无人照料的孙子揪心,他和妻子分工协作,主动承担起养育侄子的责任。 1996年父亲去世后,他怕母亲孤独难过,便将母亲接到县城一起生活,如今母亲已87岁高龄,牙都掉光了,吃饭不便,他时常给老人榨果汁、蔬菜汁调剂生活,让老人吃得可口舒心。他每天除精心照料母亲的日常生活外,还为母亲按摩、泡脚,周末搀扶母亲外出散步,定期到医院检查身体。岳母患病半身不遂,他将岳母接到身边,和妻子悉心照看长达六年之久。他多次被市、县评为“五好家庭”、“先进工作者”、“十大孝子”。
雷玉锋,女,54岁,丹凤县商山老年公寓护理员。她每天早上5点半起床为老人打水,穿衣叠被,接屎倒尿,刷牙洗脸,喂饭喂药。她克服文化程度限制,虚心向身边的同事学习,积极参加护理技能培训班,取得中级护理资格证。院民黄老,入院时身上插着尿管,饮食要专制流食,通过精心护理,老人了摆脱尿袋,普通食物也能吞咽。院民朱老,患有帕金森综合症,每次喂饭、穿衣十分困难,她没有退缩。院内有位老人,摔伤了腿,需要特别护理,她坚持每天用热水给老人泡脚,在她的精心护理下,老人的腿伤在短短的两个月就痊愈了。自2009年担任商山老年公寓护理员以来,她为老年人倾情付出,得到各方认可,多次获得“陕西省优秀爱心护理员”的称号。
邢新祥,男,54岁,丹凤县竹林关镇区域敬老院院长。自2000年担任敬老院院长以来,他视老人为亲人,精心照护,无怨无悔,赢得了“活菩萨”的美称。敬老院刚运营时,只有3名工作人员,他除了承担20多个特殊人群的吃喝拉撒、保健护理工作外,还得从事经营生产,弥补院民正常生活开支。2010年的竹林关7.23特大水灾来临前,他和院内其余2人在狂风暴雨的深夜里历尽艰险,刚将20多个老人全部转移到安全地带,泥石流就将敬老院一楼全部淹没。灾后重建的敬老院院民增加到40多人,但他还是亲自承担护理工作,他每天早晨5点起床打扫卫生,晚上老人入睡后又挨个房间检查,先后为50余名孤寡老人养老送终。他在奉献中体味生命的充实和幸福,也用大爱和责任诠释着一个普通劳动者崇高的价值观。
李翠莲,女,47岁,商南县水沟镇水沟社区居民。她独自一人挑起两个家十几口人的重担,从患白血病的弟弟,到年老多病的公婆、父母、大伯,再到脑梗、癫痫的丈夫,李翠莲二十年如一日,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诠释着什么是孝道,什么是亲情。1998年,为照顾好父母及孤寡的大伯,她带着丈夫和孩子回娘家生活,本是出嫁女,却把丈夫变成了“倒插门”。 2012年,大伯额头上长了两个“犄角”,疼痛难忍,医生说病情罕见治不了,在她的苦苦哀求下,县医院冒险给老人做了手术,她在医院日夜伺候一个多月直到康复出院。瘫痪多年的公公去世后,她又将患脑梗的婆婆带到身边日夜精心伺候。护理老人、干农活、挣钱、养家,这些本不是一个弱女子的责任,但她却像汉子一样坚强的支撑着这个家。
方家书,男,63岁,山阳县莲花区域敬老院院长。他先后担任西五乡敬老院、莲花区域敬老院院长,他每到一处,就将敬老院建设得鲜花成片、绿树成荫,到处充满老人的欢笑,满满都是家的温馨。西五乡敬老院筹建时,大到选址、基建、协调、监理,小到各项琐碎事宜,他都亲力亲为。在莲花区域敬老院,他带领一班人建浴室、拉水电、铺路面改善敬老院居住环境。他坚持践行亲情服务的办院宗旨,练就了洗、剪、吹的精湛手艺,成了院里的“手艺人”,他以院为家,视院民为亲人,27个春节都是与院民一起度过。他始终没有忘记“敬老爱老”的初心,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2016年他荣获商洛市“最美民政人”提名奖,彰显着他无私的大爱,记载着这些年他默默的奉献!
齐存娣,女,41岁,镇安县高峰镇两河村二组村民。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对齐存娣公婆来说,就算久病在床,他们也有这样一个好“孝媳”。2010年,婆婆突发脑梗半身不遂,一辈子要强的人一下不能动了,情绪变的异常急躁,喂药喂饭极不配合,她都会笑着哄着喂着,慢慢地婆婆的心情渐渐平抚了,吃饭喝药不乱发脾气了。同年腊月,79岁的公公也因病卧床不起,每天要同时照顾两位老人的日常起居,她从早到晚忙个不停,给老人端水喂饭、擦洗按摩,接屎接尿,晚上两位老人入睡后,她才忙着清洗公婆换下的衣物。一天天、一年年,她无怨无悔,照顾瘫痪在床的公婆,撑起了一片爱的天地,赢得了当地村民的普遍赞誉。
汪苗,32岁,柞水县小岭镇常湾村七组村民。她勇于牺牲,甘心奉献,将爱心一点一滴灌注在老人身上。她招婿上门,照顾年迈的父母和两个脑瘫聋哑舅舅。母亲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住院期间,她日夜守护,每三个小时就帮母亲翻身、拍背排痰,老人便秘,每次排便都非常痛苦,她就用手帮母亲往外抠,经过治疗母亲康复出院。为了更好的照顾两个舅舅,她自学理发,成为了他们的专职理发师。大舅患小儿麻痹症,走路经常摔跤,每次外出她都悉心搀扶防止摔伤。二舅做了两次肠梗阻手术,不能吃的太饱,她就一天做四五顿饭。在她的精心照顾下,母亲不再被病魔所困扰,两个舅舅衣食无忧。数年如一日,她用孝心、贴心、爱心演绎着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赢得了村民发自内心的感动与钦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