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一曲《夕阳红》,唱出了人们对老年生活的赞美。近年来,延安市宝塔区老龄办采取有效措施,落实老龄政策,取得显著成效。全区尊老敬老蔚然成风,大家用真情和浓浓的爱心描绘出了一幅“最美不过夕阳红”的和谐画卷!
凝聚老人正能量
老龄宣教实施“六个一”工程,即:每个社区、自然村订阅1份《陕西老年报》;每个行政村、社区有1份《延安老年生活》杂志;每半月向区政府网投稿1次,报道老龄工作动态;每月向《陕西老年报》、《延安日报》投送涉老报道、调研报告1篇;逢双月向《延安老年生活》杂志投稿1组;两个月编印出刊送阅件《宝塔老龄》1期。2017年深入基层散发《老年法》资料3万份,征订老年报500份。
通过实施“六个一”工程,大力宣传报道“孝亲敬老”、“老有所为”等先进模范人物和事迹,唱响了孝亲敬老主旋律,为宝塔区和谐稳定发展增添了正能量。
助老爱老“一卡通”
宝塔区现有7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21981人,年发放高龄补贴资金近1600万元。2016年,区老龄办完成了老龄信息系统和惠民一卡通服务平台建设,及时完善了70周岁以上老年人信息上报、审核、管理、补贴发放,进一步落实了老年人普惠政策,高龄津贴做到了按时拨付,足额兑现。
近年来,宝塔区老龄办切实转变作风,提高效率,对上门办事的老年人笑脸相迎,礼貌相送,对投诉问题及时受理、及时上传、及时发放,坚持“马上就办,办好就好”的工作方针,特别是在对于窗口工作人员提出更高要求。通过这些纪律规范的约束,工作人员开展了再创“红旗窗口”、争当“服务标兵”的岗位创优。截止目前,为65周岁以上老年人办理《陕西省敬老优待证》25400份,受到全区老年人一致好评。
老年协会全覆盖
宝塔区共有社区50个,已登记老年协会22个,备案50个,有活动场所的基层协会10个,创建率达到100%。全区320个行政村,建成老年协会320个,创建率达到100%。近年来,宝塔区着力打造基层老年协会城市社区全覆盖,每个幸福院、行政村都建立起老年协会。根据省市要求,结合宝塔区实际情况,该区对老年协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保护的制度,发展整体势头良好。河庄坪、沟门、新窑村、西沟社区4个老年协会被省老龄办授予“陕西省规范化老年协会”;枣园村、庙沟村、慧泽社区、北苑社区、东惠苑社区5个老年协会被市老龄办授予“延安市规范化老年协会”。
宝塔区委副书记、区长杜鹏慰问老年人
筑建党群“连心桥”
延安是革命老区,还有一些当年的老八路、老党员居住在宝塔区。在每年“重阳节”“春节”来临之际,区老龄办都要隆重组织对特困老人、老党员、老八路、百岁老人的走访慰问活动,带去党和政府的温暖,带去对弱势群体的关心和爱护。在日常工作中,他们积极组织开展辖区老年人书法绘画、文娱体育等各类比赛,活跃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2017年重阳节前夕,延安市委常委、区委书记刘景堂,区长杜鹏带头率领工作人员深入社区住户慰问老年人,手拉手嘘寒问暖,为全区营造了空前浓厚的尊老敬老社会氛围。
2015年以来,宝塔区老龄办先后荣获中、省、市、区授予的集体和个人荣誉17项。其中,2016年、2017年连续两年荣获“全省老龄宣传通联工作示范单位”;2016年区老龄办主任吴琳同志被全国老龄委授予“全国敬老爱老助老先进个人”;区老年学会常务副会长折复荣(70岁)2015年和2017年先后两次被省老龄办评为“陕西省老有所为先进典型人物”。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在十九大精神的鼓舞下,宝塔区老龄部门的所有同志,正以习近平新时代的新思想、新目标、新征程为统领,精神抖擞地迈向老龄事业的新辉煌。(折复荣)
|